严海君,女,来自浙江
主任中医师,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,目前就职于杭州市上城区彭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。先后师从全国名中医陈意教授、国医大师葛琳仪教授、浙江省名医黄平教授等。杭州中医核心人才。
临床擅长草药结合针灸治疗内科杂病。
下肢静脉曲张案陈某某,女,61岁,农民,长期体力劳动史。2024.7.15
【主诉】双下肢肿痛20余年,加重半月。
【现病史】患者年轻时重体力劳动,20余年前发现有双下肢静脉曲张。7月初外出旅游跋山涉水后下肢肿痛发作,久站或行走多不适感加重,半月前又参加亲戚丧事劳累,脚肿痛难忍。发病来,胃纳平,更衣稍干结,寐欠,夜间更觉双下肢无处安放。
【既往史】哮喘50年,高脂血症7年。
【体征】H 162CM,W58KG。脸稍圆,肤色暗,单眼皮,有黑眼圈,眼角皱纹多,唇暗,舌苔薄舌质暗,舌系带稍粗,脉弦稍紧。
【腹诊】腹部平,腹温正常,腹力中等,左侧下腹按之充实稍有紧绷感,重按左下腹有压痛。
【腿诊】膝关节以下皮肤色暗,右下肢近踝关节处皮肤黄暗带红,静脉迂曲明显,严重者迂曲成球如龙眼大小,触之皮肤灼热,按之凹陷如泥。
【西医诊断】下肢静脉曲张伴静脉炎。
【中医诊断】脉痹、气滞血瘀。
【病机】湿热下注,气血瘀阻,兼气血失和。
【体质特点】桂枝茯苓丸体质(舌暗、脉弦紧、左下腹按之充实,左下腹压痛
图片
【处方】桂枝茯苓丸合四味健步汤
桂枝14g、茯苓15g、桃仁10g、炒白芍15g、丹皮15g、怀牛膝30g、丹参30g、石斛12g(医保原因只能用12克,30克量更佳)、赤芍30g。x7剂。
二诊(2024.7.22.)下肢皮肤灼热疼痛已缓解,能出去活动散步,但更衣偏干。
故原方加制大黄10g,怀牛膝改50g。14贴。即在原方基础上加制大黄(通便)、增牛膝至50g(引药下行).
三诊(2024.8.5)患者高兴地说腿细了,脚也缩小了,原先的鞋子都能穿了。
见:下肢浮肿已消,静脉迂曲不明显,二便调。继续14贴。
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常见疾病,主要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、静脉壁薄弱及长期静脉高压所致。当血液因重力作用在下肢淤积,静脉内压力升高,导致血管扩张、迂曲,形成肉眼可见的曲张静脉。若合并静脉炎,则表现为静脉壁的炎症反应,临床可见局部红肿热痛、触痛明显,甚至伴有血栓形成(血栓性静脉炎)。
原发性因素:遗传性静脉壁薄弱、瓣膜缺陷。
继发性因素:长期站立或重体力劳动、肥胖、妊娠、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。
发病诱因“外伤、感染、血液高凝状态等可加剧炎症反应。
病理学认为”静脉高压导致血管内皮损伤,炎症介质释放,白细胞黏附浸润,进一步加重局部水肿、疼痛及皮肤营养障碍(如色素沉着、溃疡)。
现代医学保守治疗:加压疗法(弹力袜)、抗炎药物(如非甾体抗炎药)、改善微循环药物,如(羟苯磺酸钙)
手术治疗: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、射频消融、传统剥脱术等。
本病属中医“脉痹”“血痹”“恶脉”范畴,与《黄帝内经》中“血泣则不通”“营卫稽留,经脉不行”等论述相契合。
常见证型及辨证要点::
1、气滞血瘀证:下肢青筋迂曲,刺痛固定,舌暗有瘀斑,脉弦涩。2、湿热下注证:患处红肿灼勉,渗液糜烂,舌红苔黄腻,脉滑数。3、气血两虚证:下肢酸软无力,肤色晦暗,舌淡苔薄,脉细弱。
本案患者陈阿姨长期体力劳动,耗伤气血,加之年高体弱,气机不畅,血瘀阻络,发为下肢静脉曲张。旅游劳累后湿热蕴结,瘀热互结,故见下肢灼热肿痛。舌暗、脉弦紧均为气滞血瘀之象。
在选方时,桂枝茯苓丸:针对“瘀血内停”之体质,温通血脉,化瘀散结。现代药理学认为该方能促进血液循环,消除瘀血和肿块,抗炎镇痛。四味健步汤(怀牛膝、丹参、石斛、赤芍;牛膝引血下行,丹参、赤芍活血凉血,石斛养阴防燥,契合患者瘀热兼阴伤之病机。制大黄:通腑泻热,缓解便秘,兼清瘀热。活血药改善微循环,减轻静脉高压;清热药抑制炎症反应;牛膝引药直达病所,共奏“瘀去络通肿消痛止”之效。
创新一:经方组合创新黄煌经方体系中关于桂枝茯苓丸的核心要点有:
①方证定位:主治:以“血瘀证”为核心,针对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瘀血积聚(如下肢静脉曲张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等)。
②体质特征:患者多表现为“桂枝茯苓丸体质”面色暗红或紫暗,舌质暗或有瘀斑,下肢皮肤粗糙、静脉迂曲,女性常有痛经、经血色暗夹块。
③加减关键:下肢病变——合四味健步汤(牛膝、丹参、石斛、赤芍),牛膝可增量至50g以引药下行。制大黄泻热通便、活血化瘀。
创新二:腹诊和腿诊结合黄煌教授结合现代临床实践,将腹诊与体质辨证结合,总结出以下典型腹证:
①下腹部充实感与压痛:部位——脐下至耻骨联合区域(少腹)。抵抗感——按压时腹壁紧张,有弹性或硬满感(非柔软松弛)。压痛明显——深压时患者诉疼痛,甚至疼痛向腰骶部放射。
意义:反映盆腔或下焦存在瘀血阻滞(如妇科疾病、前列腺增生)。
②腹直肌紧张或挛急:表现——腹直肌(尤其是下段)触之紧绷,类似“条索状”或“板状”僵硬。部分患者腹肌虽不紧张,但深压可触及深层硬结(如肠粘连、慢性炎症)。
关联:腹肌紧张与瘀血导致的局部循环障碍、组织增生相关。
③脐周悸动或气上冲:特殊表现——部分患者脐周或下腹部触诊时有搏动感(“脐下悸”),可能提示瘀血兼水饮停滞。
自觉少腹有气上冲感,多见于更年期女性或慢性盆腔疾病患者。
④腹部皮肤与温度变化:皮肤表现——下腹部皮肤干燥、粗糙,或见青紫色络脉(瘀血外现)。腹壁静脉曲张(尤其见于肝硬化或长期瘀血体质者)。
⑤温度异常:局部温度偏低(瘀血致循环不畅);或伴灼热感(瘀久化热,需与桃核承气汤证鉴别)。
黄煌教授在经方体质辨证中,重视下肢体征作为诊断依据:
皮肤表现:下肢干燥、脱屑、静脉曲张、肤色暗沉或紫红(瘀血标志);肌肉触诊:小腿紧绷、按压疼痛(如桂枝茯苓丸体质者常见)。水肿与温度:下肢水肿伴冷感(或提示当归芍药散证),局部发热可能为瘀久化热。
临床应用:若患者下肢皮肤粗糙、静脉曲张明显,结合腹诊(少腹压痛、抵抗),可考虑桂枝茯苓丸。
启示传统经方需结合个体化调整,即体质辨证,方证对应,临床上在诊察是结合腹诊和腿诊,选方更精准。
剂量创新可为疑难杂症提供新思路。经方组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显著。
辨证、加减与剂量调整是创新关键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长胜证券-股票配资平台合法吗-股票配资开户流程-网上配资114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